— 健康资讯 —— 科普文章 —
身处新型冠状病毒的信息风暴里,如何减压!
2020-02-06 12222

最近,商场电影院关门了,景点歇业了,道路封道了,年味也渐渐消失了,很多人都忧心忡忡,眉头紧皱,无法安眠,甚至有身体不适,想去医院又不敢去医院。面对此次新型冠状病毒,大家会本能地产生恐慌和焦虑,给身心带来巨大的压力。接下来,医院为大家奉上心理自助宝典,请收好!

问:身处新型冠状病毒的信息风暴里,该如何调节自己的压力?

答: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获得的信息越来越多,对信息的筛选是关键,要了解真实可靠的信息与知识。预感到某种危险来临时,我们对危险的有关信息知道的越少我们给自己留下的想象空间就越大,但这时的想象一般都是更糟糕的。危险的不确定性是更具有威胁性的。因此,这时我们可以尽可能地收集一些权威性的资料信息,详细了解疾病的有关信息,对真实的疫情、传染的可能性、疾病对身体的损害及死亡率等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这有助于我们心理的稳定,但一定是收集权威的确定的信息,不要听信一些小道消息甚至谣言。虽然医学本身不可避免带有不确定性,但不确定中有相对的确定性,如大部分预后良好、严格的隔离能有效地预防传播、重症和死亡病例老年人伴有其它基础病者居多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个突发应急事件,面对此种压力,我们的心理、生理及行为会产生各种反应,我们要认识它们并学会和其相处。首先会产生各种负性的情绪反应,如感到恐惧、紧张、烦躁、孤独、委屈、愤怒、自责羞愧、多疑、抑郁等,甚至悲观时产生自责内疚、愤怒时抱怨他人、政府等,在这些情绪状态中,我们还会出现其它的心理和生理症状,如脑力迟钝、茫然、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减退、失眠、疲乏、食欲性欲的减退、头晕头胀、胃胀、腹泻或便秘、月经不调等。

以上所有的反应均会使得我们感到痛苦和难受,但我们一定要了解这些感受都是我们对压力的反应,我们每个人在这样的时候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并且这些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消退,它们并不说明我们的脑子或身体出了问题,不要因为这些不舒适的感受而过于害怕和不接纳,从而导致紧张情绪的恶性循环,学会与这些症状和平共处、更不要强求自己没有情绪反应、完全做到不紧张。

每个人都会在成长中形成自己应对压力的方式和资源,这时我们可以想想在我们既往面对压力时我们的哪些方式和资源是有效的,还有哪些新的资源可以利用,如充分利用人际的资源,多与自己的亲人、朋友、同事、组织等沟通,虽然不能面对面,但完全可以通过现代通讯手段如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网上聊天等,彼此倾诉内心的感受,相互的问候、安慰、支持与鼓励都是对我们有益的,觉得一个人在面对痛苦时我们会很孤单,感到很多人在和我们共同面对难关时我们就会觉得更有力量。读名著、名句、欣赏音乐等也是一些人应对压力的有效资源。

肺炎疫情使我们的生活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如工作、学习、娱乐休闲、饮食等,但我们应在做好必要的科学的治疗防护措施下尽可能正常生活,一方面使得我们的损失减少到最少,另一方面也会使我们的情绪尽快地恢复,正常的生活才会有正常的情绪,我们给自己留的空闲越多,我们脑中的恐惧念头就越多,负面情绪也就越甚。


问:居家隔离,应该如何调节自己?

答:虽然我们不得不减少外出和聚会,尽量在家自我隔离,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与他人的关系也要“被隔离”。我们可以用电话、短信、微信或视频方式加强与亲友的交流。尽可能找谈得来的人交流,找能谈私人话题的人交流。与人交流即是释放,是最有效的舒缓情绪方式,也是最重要的维持情感联结方式。

不能出门,正好给了我们与家人增进沟通、加强情感联结的机会,不妨趁这个时期:

(1)陪伴父母,一起聊天、做家务,学习新型肺炎应对方式。

(2)陪伴孩子,一起学习、做功课、做亲子游戏(如做手工、亲子阅读、看电影等),关心孩子健康,教会孩子应对新型肺炎的方式。

(3)若家人出现疑是症状,不慌张,不歧视,在做好自我保护的前提下,照顾家人,给予家人信心和安慰。


问:住院隔离,如何调节自己?

答:首先对于自己的病情有个科学的认知,不幸的是自己被感染了,幸运的是自己能及时被确诊被住院治疗——“既有优秀的医护人员在精心为我治疗,又有家人在殷切等康复出院,被这么多人关注重视,我更应该坚强的和疾病抗争”。

其次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安排,自己平时少关注负面新闻,多看正能量,有空和家人电话互相鼓励,若是症状轻的,可以听听音乐适当在病房里活动,用手机学学瑜伽或正念训练放松,若是重症,坚定信念,相信医护,积极心态配合治疗,时刻想到家人朋友在等着自己,尽量多休息保存好的体力去抵抗病毒。



问:身边的人遭受隔离或者罹患疑似新型冠状病毒症状,该怎么办?

答:(1)当你的家人出现疑似症状,需要隔离时,你可能会因为觉得帮不上忙而感到焦虑。但你们是可以通电话的,你可以在电话里鼓励他们,倾听感受,让他们减少孤单的感觉,但不要对他们的情绪反应提供太多判断或过度解释;

(2)你也可以分享自己最近的心情,但不要只顾表达自己的情绪与不满——要记得电话那头的亲友处在更不自由的情况下,需要更多支持和关注;

(3)你需要关注被隔离亲友的物质需求,除了食品、衣物等基本生理需求,也要提供书、音乐或电影等文艺材料,关注他们的精神需求;

(4)如果你自己本身的情绪已经不太好,记得先关注自己的需求,比如找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谈谈,宣泄自己的压力,然后你才能去支持被隔离的亲友;

(5)对他们始终保持一种“适度”的关心。对他们的需求保持敏感,做到适时关切他们,但不要太夸张、也不要让他们觉得自己被忘记了。有时候,他们会出于好意掩饰、压抑一些负面情绪,但这种方式会让他们觉得更孤单。所以,你需要在接触他们的时候保持敏感,或者直接一点,问问他们的心情。如果感觉到了不寻常的情况,要及时联系医护人员或卫生主管单位。


问:如何处理身边的孩子的心理情况?

答:带孩子一起看官方新闻,了解新型冠状病毒基本知识,通过对传染病的认知,学习科学防护(外出时正确佩戴口罩,不去人员密集的地方,打喷嚏纸巾捂口鼻等),家长言传身教,只有在充分了解此次疫情隔离的必要性,居家不外出的重要性,病毒感染给人们带来的危害性之后,孩子心理上有所准备,不再惶恐不安,家长老师及心理专家科学引导,让孩子顺利度过此次疫情全民阻击战期。家长需冷静应对,不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理性之余,有了更多的亲子时光,孩子可以充分享受与父母家人单纯的相处时光,可以一起放松,缓解焦虑情绪,比如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1)转移注意力,可陪孩子玩游戏,比如在家里玩捉迷藏游戏,当孩子找到你开心地哈哈大笑时,孩子的焦虑情绪也会一扫而空。

(2)听舒缓又静心的音乐,比如《森林狂想曲》,大自然本身就具有疗愈的功效,不出门在家也一样可以感受大自然。

(3)看一本好书。跟孩子一起读绘本。当孩子全身心投入到故事中去时,孩子的心也会沉静下来。

(4)做一些放松练习。比如握紧拳头,再慢慢松开,反复多次,去体会放松和紧张的感觉。也可以闭上眼睛,在心里想象自己最喜欢的场景,可以不断地往场景中添加自己喜欢的人或物,记住这个画面,这就是自己的安全岛,每次发现自己又紧张焦虑时,就进入自己的安全岛,情绪慢慢就会放松下来。

最后,如果孩子的焦虑情绪实在太严重,还可以电话心理咨询师,倾诉下自己的不安,等大疫过后,再找心理咨询师面谈。


问:疫情对于那些已有情绪困扰的人,是否会造成影响?   

答:疫情是一个应激事件,部分人可能会出现对“疫情”无法控制的紧张、担心、焦虑、恐惧;情绪容易烦躁,容易激惹;对“疫情”信息感到愤怒等情绪反应。这些反应都是个体针对意识到的重大变化或威胁而产生的心身整体性调适反应,即我们所说的应激反应。不同应激水平对人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1)轻度应激反应不影响人的日常生活。

(2)中度应激反应会引发身心反应症状,可持续数小时,离开险情现场一周内症状会消失。 

(3)重度应激反应常影响工作和个人职责的完成,会持续4-6周。 

轻中度应激反应是我们应对危机事件的正常反应。但如果反应过度,不仅会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还会直接影响自身免疫能力。个别严重的出现入睡困难、恶梦连连、早醒、兴趣下降、情绪低落或脾气大、易激惹、食欲差等情况,如果持续时间过长,需要考虑是否出现失眠症、抑郁症、躁狂症等精神心理疾病,建议尽早尽快就医。


问:对于目前在衡的武汉人,心理压力很大,他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自己的处境以及疏解压力?

答:接受现实,正确对待。固然隔离会使人难受,这是很自然的。但也要把这种痛苦升华为与病毒抗争的动力,被隔离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是与病毒抗争的必要措施,是在为打赢这场战争作贡献。

人类与各种疾病、灾难的斗争是永恒的,在每一次的这种斗争中,为了整个社会和大众的利益总会有一些深具责任感的人要牺牲他们的利益、权利、自由、甚至生命,他们是人类文明的代表!在被隔离的状态中,我们尤其是还要面对他人的有意回避和疏远,这可能让我们产生自己是“不祥的”、“令人讨厌的”等不恰当的羞耻感,但我们要理解,别人回避疏远的不是我们这个人,而是具有传染性的病毒。而我们却不要把自己和病毒划等号。


医院首页 医院介绍 医院荣誉 医院动态 通知公告 专家介绍 联系我们 管理菜单
湘ICP备16006655号-1 湘公网安备 43041202000032号
 CopyRight © 2016-2023 南华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All Rights Reserved. 汇网科技提供技术支持